下面是一个简单的OpenResty配置文件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balancer_by_lua指令来自定义负载均衡逻辑。
worker_processes 1;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upstream backend_servers {
server backend_server1;
server backend_server2;
# 添加更多的后端服务器
balancer_by_lua_block {
-- 自定义负载均衡逻辑
-- 获取所有可用的后端服务器
local servers = ngx.shared.backend_servers:get("servers")
if not servers then
-- 初始化后端服务器列表
servers = { "backend_server1", "backend_server2" }
ngx.shared.backend_servers:set("servers", servers)
end
-- 根据一定算法选择目标后端服务器
local index = (ngx.now() % #servers) + 1
local target_server = servers[index]
-- 设置代理目标地址
ngx.var.proxy_pass = "http://" .. target_server
}
}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backend_servers;
}
}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通过balancer_by_lua_block指令定义了一个Lua代码块,用于自定义负载均衡逻辑。具体操作包括:
- 使用
ngx.shared
共享字典存储可用的后端服务器列表。 - 在负载均衡逻辑中选择目标后端服务器。这里简单地使用当前时间戳取模的方式进行轮询选择。
- 设置
ngx.var.proxy_pass
变量,将代理目标地址设置为选定的后端服务器。
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修改和扩展,比如可以使用更复杂的负载均衡算法、动态添加/移除后端服务器等。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