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dingSphere-Proxy(即Sharding-Proxy)默认不会主动缓存查询结果或数据,但其行为取决于具体配置和使用场景。以下是关键点的详细分析:
1. Sharding-Proxy 自身的缓存机制
- 无内置结果缓存:
Sharding-Proxy 本身不提供类似 Redis 的分布式缓存功能,也不会自动缓存 SQL 查询结果。每次查询会路由到真实数据库执行。 - 元数据缓存:
它会缓存分片规则、数据源配置等元信息(如schema.yaml
中的配置),这些元数据在启动时加载,修改后需重启或通过管理接口刷新。
2. 依赖底层数据库的缓存
- 数据库级缓存:
Sharding-Proxy 最终将 SQL 转发给后端数据库(如 MySQL),若后端数据库启用了查询缓存(如 MySQL 8.0 前的query_cache
),则可能返回缓存结果。但需注意:- MySQL 8.0+ 已移除内置查询缓存。
- PostgreSQL/Oracle 等有各自的缓存机制。
3. 可扩展的缓存方案
- 集成外部缓存:
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业务层缓存:- 应用层缓存:在应用代码中引入 Redis/Memcached,手动缓存热点数据。
- ORM框架支持:例如 MyBatis/Hibernate 的二级缓存。
- 读写分离+副本:通过 Sharding-Proxy 配置读库分担压力。
4. 性能优化建议
- 启用连接池:
配置 HikariCP/Druid 等连接池,减少连接创建开销。 - 合理分片:
避免跨分片查询(如UNION ALL
),减少性能损耗。 - 监控慢查询:
通过日志或 Prometheus/Grafana 监控慢 SQL。
FAQ
Q: Sharding-Proxy是否适合高并发读场景?
A: Proxy本身无结果集缓冲能力,高并发读需依赖后端数据库性能或额外引入分布式缓存储存热点数据。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场景的优化方案,可以提供更多细节!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