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在kv存储项目中,网络层是怎么和业务层交互的,在哪里调用了int kvstore_parser_protocol(struct conn_item *item, char **tokens, int count) { 函数

在KV存储项目中,网络层与业务层的交互通常通过协议解析请求分发实现。int kvstore_parser_protocol(struct conn_item *item, char **tokens, int count) 函数的调用位置及作用如下:


1. 网络层与业务层交互流程

  1. 网络层接收数据

    • 网络框架(如libevent、epoll)监听客户端连接,接收原始字节流。
    • 数据经过拆包/粘包处理后,生成完整的协议报文(如Redis协议的*3\r\n$3\r\nSET\r\n$5\r\nkey1\r\n$7\r\nvalue1\r\n)。
  2. 协议解析

    • 调用 kvstore_parser_protocol() 函数,将原始报文解析为结构化数据(如命令SET key1 value1)。
    • 输出:命令参数列表(tokens)、参数个数(count),以及关联的连接上下文(item)。
  3. 业务逻辑执行

    • 根据解析结果(如命令类型SET/GET/DELETE),调用对应的业务函数(如kv_store_set()kv_store_get())。
    • 业务层操作内存或持久化存储后返回结果。
  4. 响应返回客户端

    • 网络层将业务层的返回结果封装成协议格式(如Redis的+OK\r\n$7\r\nvalue1\r\n)。
    • 通过连接上下文 item->fd 写回客户端。

2. kvstore_parser_protocol() 的调用位置

该函数通常在以下场景被调用:

(1) 数据接收回调函数中

// 示例:网络框架的数据到达回调
void on_data_received(struct conn_item *item, char *buffer, size_t len) {
    // 1. 初步解析协议头(如Redis的多行数组*N)
    int parsed_count = parse_redis_protocol(buffer, &tokens);
    
    // 2. 调用协议解析函数,提取具体命令和参数
    if (parsed_count > 0) {
        kvstore_parser_protocol(item, tokens, parsed_count);
    }
}

(2) 任务队列处理中

  • 若项目使用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网络线程可能将解析任务投递到队列:
void worker_thread_process_task(struct task *task) {
    kvstore_parser_protocol(task->item, task->tokens, task->count);
}

3. KV存储项目的典型分层设计

层级 职责 相关代码示例
网络层 TCP连接管理、IO多路复用 epoll_wait(), conn_item{}
协议层 解析/封装应用协议(如Redis/Memcached) kvstore_parser_protocol()
业务逻辑层 KV数据的增删改查 kv_store_set(), kv_store_get()
存储引擎层 内存哈希表/B树/LSM-Tree持久化 storage_engine->put(key, value)

关键点总结

  • kvstore_parser_protocol() 桥接网络与业务层,负责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执行的命令。
  • Redis等开源项目的类似函数可参考:redis/src/networking.c中的processCommand()
  • C++项目中可能进一步封装为类方法(如ProtocolParser::Parse())。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项目代码分析,可以提供相关源码片段或架构图。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olang.0voice.com/?id=23937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3007537140

上班时间: 10:30-22:3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