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golang 使用100个goroutine处理长度为10000的slice.处理后的slice数据存入channel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100个goroutine并发地处理一个长度为10000的slice,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入channel中: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processChunk(chunk []int, resultChan chan<- []int) {
	for i := 0; i < len(chunk); i++ {
		// 在这里进行具体的处理操作
		chunk[i] *= 2
	}
	resultChan <- chunk // 将处理完的chunk存入结果通道中
}

func main() {
	const numChunks = 100 // 用100个goroutine处理slice
	sliceSize := 10000    // slice大小为10000

	// 创建一个长度为10000的slice,并初始化为随机数
	slice := make([]int, sliceSize)
	for i := 0; i < sliceSize; i++ {
		slice[i] = i
	}

	// 创建一个结果通道,用于存储处理后的slice数据
	resultChan := make(chan []int)

	// 将slice分成numChunks个块,每块的大小为sliceSize/numChunks
	chunkSize := sliceSize / numChunks
	for i := 0; i < numChunks; i++ {
		startIndex := i * chunkSize
		endIndex := (i + 1) * chunkSize
		if i == numChunks-1 { // 最后一块可能不够chunkSize大,需要特殊处理
			endIndex = sliceSize
		}

		// 启动一个goroutine来处理当前块的数据
		go processChunk(slice[startIndex:endIndex], resultChan)
	}

	// 等待所有goroutine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合并到一个slice中
	resultSlice := make([]int, sliceSize)
	for i := 0; i < numChunks; i++ {
		chunkResult := <-resultChan // 从结果通道中取出一个已处理的chunk
		copy(resultSlice[i*chunkSize:], chunkResult)
	}

	// 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for i := 0; i < sliceSize; i++ {
		if resultSlice[i] != i*2 {
			fmt.Printf("Error: index %d = %d\n", i, resultSlice[i])
			break
		}
	}

	fmt.Println("All done!")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10000个元素的slice,并将其分成了100个块,每个块大小为100。然后,我们启动了100个goroutine来并发处理这些块的数据。每个goroutine在执行完具体的处理操作之后,会将处理结果存入一个结果通道中。

最后,我们等待所有的goroutine处理完毕,并将它们的处理结果合并到一个最终的slice中。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只是简单地将各个块的处理结果拼接起来,但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合并方式。最后,我们检查合并后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输出一条”All done!“的消息表示处理完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olang.0voice.com/?id=2308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3007537140

上班时间: 10:30-22:3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