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raft算法

Raft 是一种共识算法,旨在使分布式系统中的多个节点能够就状态机的更新达成一致。它由 Diego Ongaro 和 John Ousterhout 在 2013 年提出,目标是提供一个比 Paxos 更容易理解和实现的替代方案。

Raft 算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1. 节点角色

    • 领导者(Leader):负责处理所有客户端请求,并将更改日志复制到其他节点。只有领导者可以向集群提交日志。
    • 跟随者(Follower):被动地响应来自领导者或候选者的请求,不主动发送请求。
    • 候选者(Candidate):当跟随者无法联系到领导者时,会变为候选者并开始进行选举,以成为新的领导者。
  2. 日志条目

    • 每个状态变更都以日志条目的形式存储在各个节点中。这些条目包含命令及其对应的索引。
  3. 选举过程

    • 节点会定期重置其“心跳”计时器。如果某个跟随者在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来自领导者的心跳信号,则会转变为候选者并发起选举。
    • 候选者会向其他节点请求投票,如果获得大多数节点的投票,它将成为新的领导者。
  4. 日志复制

    • 领导者接受来自客户端的写入请求,将这些请求作为新的日志条目添加到自己的日志中,然后异步地将这些条目复制到跟随者。
    • 一旦大多数节点都成功写入该条目,领导者会向客户端确认操作成功。
  5. 安全性和一致性

    • Raft 确保一旦某个日志条目被提交并且已经被应用到状态机中,那么这个条目不会丢失,也不会出现不同值的情况。
    • Raft 强制遵循一些规则,如每个新的领导者必须包含已提交的所有日志项,这样即便旧数据依然可以保证安全性和一致性。

工作流程

  1. 初始化阶段: 当集群启动时,每个节点开始作为一个跟随者。

  2. 心跳机制: 领导者定期发送心跳消息给所有跟随者,以维持其身份。

  3. 处理客户端请求: 客户端发出写入请求,领导首先将该请求转换为一个日志项,然后将其记录下来,并传播给所有跟随节点。

  4. 日志提交与状态更新: 当超过半数的跟随者确认收到并存储了该日志项后,领导才会向客户端返回结果,并通知所有节点应用此项更新至他们各自的状态机。

优势与缺点

优势

  • 简单易懂,比 Paxos 更容易实现。
  • 提供强一致性保证,确保系统的一致性与可靠性。

缺点

  • 性能上可能因网络延迟而受到影响,特别是在较大的集群中,需要更多通信来维持一致性。

应用场景

Raft 广泛用于需要高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例如数据库、文件存储系统、区块链技术等。许多现代开源项目,如 etcd、Consul 和 RethinkDB,都使用 Raft 来管理分布式共识。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olang.0voice.com/?id=20301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3007537140

上班时间: 10:30-22:3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