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qinq协议格式

QinQ(即”802.1QinQ”或”double tagging”)是一种VLAN隧道协议,用于在以太网网络中实现多层次的VLAN隔离。它通过添加额外的VLAN标签将一个VLAN嵌套在另一个VLAN内部,从而允许更灵活地划分和隔离不同的网络流量。

下面是QinQ协议的格式:

  • 外层802.1Q头部:

    • 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16位,指示该帧使用的标签协议,默认为0x8100表示使用IEEE 802.1Q。
    • PRI(Priority Code Point):3位,用于指定优先级。
    • CFI(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1位,用于指示MAC地址是否规范化。
    • VID(VLAN Identifier):12位,用于表示外层VLAN ID。
  • 内层802.1Q头部:

    • TPID:16位,同样为0x8100表示使用IEEE 802.1Q。
    • PRI:3位,指定内层优先级。
    • CFI:1位,指示MAC地址是否规范化。
    • VID:12位,表示内层VLAN ID。
  • 原始以太网头部:

    • 目的MAC地址:48位
    • 源MAC地址:48位
    • 协议类型/长度字段: 此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QinQ协议的帧格式中,外层VLAN标签用于区分不同的用户或网络,内层VLAN标签用于进一步细分内部网络。通过双重标记,在一个物理链路上传输多个逻辑隔离的VLAN流量,实现了更灵活的VLAN隔离和划分。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olang.0voice.com/?id=15149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3007537140

上班时间: 10:30-22:3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